北宋书坛影响力和水平最高的,莫过于“宋四家”了。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的字各有风格、功力深厚,充满文人才子气,后世学他们的人很多,但绝大多数都仅得皮毛。可有一个人,不仅不尊敬他们,还敢蔑视和犀利批评“宋四家”的字,此人就是宋高宗赵构。
图片
赵构并不是站在帝王的角度,对身为臣子的苏、黄、米、蔡有微词,而是以书法家的身份进行的品评。他在《翰墨志》中说道:“继苏、黄、米、薛,笔势澜翻,各有趣向。然家鸡野鹄,识者自有优劣,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。”
图片
而且据史籍记载,赵构在30岁以前就已经不把他们的字放在眼里了。说到书画帝王,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宋徽宗赵佶,但要论学魏晋笔法之精、之妙,赵构远超其父,甚至是也不输给唐太宗李世民了。
图片
赵构一生活了80多岁,坚持练字超过70年,他晚年回忆“凡五十年间,非大利害相妨,未始一日舍笔墨。故晚年得趣,横斜平直,随意所适。”已经达到了“人书俱老”的境界。启功《论书绝句》就称赞赵构:“多力丰筋属宋高,墨池笔冢亦人豪”。
图片
由于赵构没有走北宋“尚意”之路,而是坚持“复古”,上追晋唐名家,所以他的字法度森严,用笔细腻,更适合我们学习。因为如果一件书法,情感压过了笔墨,那我们学起来价值就不大,因为我们无法还原作者的心境。
图片
所以说,南宋以来很多书家都把赵构的字作为追唐入晋的“跳板”,比如赵孟頫,他少年时就以“思陵(赵构葬于思陵)书”为启蒙。赵构传世作品不多,其中《行书千字文》最为精彩。
图片
此作纵29厘米、横306厘米,完成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1153年),赵构47岁时。《行书千字文》与《兰亭序》《圣教序》一脉相承,赵构自述:“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,无不临摹……众体备于笔下,意简犹存于取舍。至若《稧帖》,则测之益深,拟之益严。”所以能“下笔如有神”。
图片
《行书千字文》用笔细腻精谨,姿态万千。凌空取势,顺锋入纸,笔尖力度的变化、锋芒的调整自然流畅。行笔中锋为主,转折处调锋灵活。笔画遒润秀逸,寓刚健于婀娜之中。牵丝引带,绞转自如。结字以纵取势,俯仰、呼应有序。章法疏密得宜,墨色浓淡自然,一派高古平和之气。
图片
赵构的字上承晋唐之风,下开元代复古之先河,赵孟頫、鲜于枢、文徵明、董其昌等名家都学他的字。如果我们能把这件作品临摹通透,也就学到正统笔法了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赵构《行书千字文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作,并独家推出一款带释文经折装,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